免费看a片

免费看a片

【媒体视角-中华网】2025年暑假社会实践:科技文旅双轮驱动 夷陵乡村振兴谱新篇

作者: 杨尧 黄娅楠   审稿人:饶远林     时间: 2025-07-24


(新闻链接://m.life.china.com/2025-07/21/content_464741.html?qq_aio_chat_type=2)

2025年7月20日,免费看A片 “寻红筑梦兴乡路,思政铸魂育新锋”实践团宣传分队深入宜昌市夷陵区乡村一线,通过实地走访、产业调研、村民访谈等形式,对夷陵区的乡村振兴成果展开调研。从智能茶厂到非遗工坊,从梯田茶山到三峡人家,夷陵区正以科技兴农和文旅赋能的创新实践,书写着新时代的"山乡巨变"。

一.科技兴农,茶产业升级新引擎

夷陵区作为“中国柑桔之乡”与“中国茶叶行业发展示范县”,柑桔和茶叶是其农业产业的两大支柱。团队在走访茶叶产业基地时,深刻体会到科技对传统农业的革新力量。

邓村乡地处北纬30°世界茶树生长黄金线,海拔较高,常年云雾缭绕,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,为茶叶生长提供了绝佳环境。近年来,邓村坚持科技赋能,大力推进“坡改梯”工程,将坡地改造成梯田栽植茶树,造就了绵延起伏的翠绿茶山,形成了600米、850米、1000米海拔的三个茶叶经济带 。“坡改梯”不仅保持了水土,还增加了茶园的观赏性,促进了茶旅融合发展。团队走进现代化茶叶加工厂,智能化设备令人目不暇接。从鲜叶采摘到成品茶出厂,一系列流程实现了高度自动化。在加工环节,自动化的揉捻、烘焙等设备通过精准控制温度、时间等参数,确保每一批茶叶的品质稳定且优良。

科技文旅双轮驱动 夷陵乡村振兴谱新篇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(图为夷陵区茶叶产业基地 摄/黄娅楠)

“以前采茶全靠人工,不仅累,效率还低,现在有了这些高科技设备,轻松多了,茶叶卖相和口感也好,收入比以前增加了不少。”茶农李大叔说。据了解,通过科技手段的应用,邓村乡茶叶干茶年产量达到1.8万吨,从事茶叶加工、销售人员有5000余人,茶产业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。

科技文旅双轮驱动 夷陵乡村振兴谱新篇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(图为茶农使用高科技设备采茶 摄/黄娅楠)

此外,夷陵区还积极推广生态循环农业模式,在茶园中套种绿肥,利用绿肥固氮、改善土壤结构,减少化肥使用;与此同时,利用害虫的趋光性,安装太阳能杀虫灯,减少农药使用量,实现了农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。

全域旅游格局已经形成,全区坐拥3家5A级景区和17家A级以上景区。三峡人家、三峡大坝等景区闻名遐迩,吸引了大量游客。2024年1 - 11月,夷陵旅游综合收入达328亿元,同比增长24.68%;游客接待量达3400万人次,同比增长26.86% 。在三斗坪镇,依托三峡大坝的地缘优势,农家乐如雨后春笋般兴起。“以前靠种地为生,收入微薄,自从三峡大坝成了热门旅游景点,我家开起了农家乐,生意好的时候,一年收入能有十几万,日子越过越红火。”村民王大哥说。

科技文旅双轮驱动 夷陵乡村振兴谱新篇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(图为夷陵区漂流景点 摄/黄娅楠)

为了提升旅游品质,夷陵区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,一条条平坦宽阔的道路通往各个景区,交通便利性大幅提升;一批批高标准的酒店、民宿拔地而起,住宿环境焕然一新,服务接待能力显著增强。同时,夷陵区深入挖掘和传承非遗、民俗等传统文化,通过设立非遗工坊孵化基地,创新开发夷陵版画、夷陵刺绣等非遗技艺的文创衍生品,依托传统节庆活化“薅草锣鼓”“龙泉高跷”“峡江号子”等非遗表演,感受浓厚的文化氛围。

宜昌市夷陵区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,通过科技兴农和文旅赋能双轮驱动,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。身为农学专业的学子,应当在乡村振兴的实践中磨砺青春。唯有深深扎根乡土、真切贴近民心,乡村振兴的种子才能在故土的沃野上孕育出更饱满的果实。(杨尧 黄娅楠)

 

上一篇:【媒体视角-中华网】2025年暑假社会实践:探寻乡土新变,解码家乡乡村振兴发展基因

下一篇:【媒体视角-四川文化网】2025年暑假社会实践:草木为笺书心事,疗愈课堂润童心